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安阳战绩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安阳战绩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0年后安阳会成为什么样子?!那我们先来分析分析安阳目前的经济来源和支柱产业!1:安钢,要死不活的,靠国家补助生存,工人下岗一大半,大环境下几乎没啥希望了 2:棉纺织业,旧的生产技术赶不上生产力,未来打个问号吧 3:西边的礁炭 煤炭 厂,以污染环境创造的经济,会越来越依赖…… 未来安阳,不容乐观,关键还是看政策吧,要想火车快,全靠车头带!
十年后的安阳,我敢说,在河南省将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及博博威名!思前望后,将来的安阳打通邯郸和汤阴,形成南北贯通之势和历来具有的京广线,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期,安阳五县四区的重重联合,跟随安阳政府的领导脚步,步步为营,恢复以往的辉煌也不是不可能,最近安阳的创卫意识优先于全国,战绩辉煌,各条大路交错贯通,相信这些基础条件良好得情况下,我对安阳的发展充满了信心!
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后期的白起、李牧、廉颇、王翦四个著名将领
战国四大名将最早出于《千字文》中以“起翦颇牧,用军最精。宣威沙漠,驰誉丹青。”白起和王翦来自秦国,李牧和廉颇来自赵国。不过战国并不止这四位名将,前中期还有吴起,庞涓,孙膑等著名将领,而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后期的著名将领。
下面来分析一下这四个人的功绩以及怎样推动历史的进程
1、秦武安君白起
白起被人称为“杀神”、“人屠”,顾名思义就是杀人如麻。主要功绩有公元前294年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,公元前279年攻破楚国都城淹死楚国军民数十万,尸臭之味、数月不绝。公元前274年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13万 两万俘虏被捆绑住手脚沉入黄河。公元前265年攻陷韩国五座城池斩首5万。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屠杀赵军40万。多次惨无人道的屠杀使对手闻风丧胆,也被现在的网友称为四大名将之首。
白起主要活动在秦昭襄王时期,白起一生攻城七十余座,杀敌百万之多,未尝一败,削弱了各国的时期,使其他国家不敢攻打秦国,为了秦国最后的统一打下了基础。从士卒累军功到武安君也只有白起一人了,可惜最后因拒绝参加邯郸之战被赐死。
2、赵信平君廉颇
第一次接触廉颇还是从小学课本上的《负荆请罪》了解的,那时候对他并没有什么了解。主要功绩在公元前283年,参与联军伐齐,大败齐军,攻占了齐国阳晋。公元前279年,打败齐国军队。公元前277年,攻占齐国几邑。公元前274年,攻占魏防陵、安阳。长平之战后赵国已是风烛残年,就是这个时候燕国发动了两次对赵国的战争均已失败告终,斩杀燕国大将栗腹,并令对方割城求和。后来的邯郸之战大败了秦军,秦军大伤使其在20年内没有发动大的战事。
廉颇主要的功绩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,赵孝成王死后廉颇就遭到了排挤。长平之战后的卫国战争也打出了老将廉颇的风采,晚年还是想为国家效力,由于奸人挑拨最后客死他乡。
3、秦将王翦
王翦作战时期已经到了秦国最辉煌的时代,前有商鞅变法,白起的歼灭战。王翦的到来也是秦始皇统也拉开了统一全国的序幕。秦灭六国,其中五国都是王翦父子所灭,南征百越可谓战功赫赫,功绩也是四大名将里最大的一个。
王翦治而不暴,勇而多谋,在杀戮无度的战国时期显得难能可贵。王翦能攻能守,更有政治眼光和谋士头脑,战国四大名将也只有王翦一人最后善终的。
4.大将军武安君李牧
李牧和白起一样一生也没有败绩,但是不同的是李牧接手的是一个苟延残喘的赵国。李牧前期在雁门之战中打败匈奴,斩首十万余众,使匈奴几十年不敢踏入中原,这一战绩比卫青,霍去病还多。到达内地主战场之后,接手其难无比的烂摊子,以孱弱的军队和国力,屡屡打败了秦国这样无比强盛的军队,战斗力堪称逆天。最后因奸人挑拨,不久被杀害。李牧被称为赵国的长城,李牧死后赵国灭亡。
李牧被称为“军阵之神”,布阵极强,可惜在赵国的后期没有发挥他应有的实力。
按照唐代武庙来排序,四人全部进入武庙,但是白起是武庙十哲,所以白起更胜一筹
白起>李牧=廉颇=王翦
按照最后的结局白起自杀,廉颇客死他乡,李牧被杀,只有王翦善终
王翦>廉颇=李牧=白起
在我的心中郭开天下第一
廉颇者赵之良将也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,伐齐大破之,取阳晋(世家作昔阳),拜为上卿,以勇气闻於诸侯。
是岁(惠文王二十四年)廉颇东攻齐,破其一军。居二年,廉颇复伐齐几,拔之。後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、安阳拔之。
长平之战的上半场半决赛对阵秦将王齮,秦攻其垒取二尉,败其阵夺西垒壁。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。
自邯郸围解(长平之战)五年,而燕用栗腹之谋曰“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”,举兵击赵。赵使廉颇将,击大破燕军於鄗,杀栗腹,遂围燕。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。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、为假相国。
二十一年孝成王卒。廉颇将攻(魏)繁阳取之。使乐乘代之,廉颇攻乐乘,乐乘走,廉颇亡入魏。
看一看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好啦
个人认为廉颇的战绩并不算特别耀眼,“XX四大”这种排名多有世俗意味,将相和的故事为廉颇加成不少
1894年。甲午战争失败后,耗尽数十年心血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。
国防压力骤然吃紧。
袁世凯以定武军为基础开始编练新军。
辛丑条约后清廷开启所谓“新政”。各省开始大力编练新军。
秋操全称“秋季军事操练”。是检验新军战斗力和编练结果的军事演习。
这种军事演习清末一共举行了三次。分别是1905年的河间秋操、1906年的彰德秋操和1908年的太湖秋操。
彰德秋操是南北新军混合军演。参演部队分别是北洋新军第五镇和第一混成协(指挥官段祺瑞),南方新军第八镇和二十九混成协(指挥官张彪)。
太湖秋操官方记录不多。但当时一些外国报纸如申报等有过报道。究其原因是慈禧和光绪的死亡,再加上安庆起义等一系列原因,被故意掩盖了。
新军是满清王朝最后的余晖。它撑起了满清最后的脸皮,也成为埋葬它的利刃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阳战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安阳战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